浅谈如何消解帮教“阻力”

在帮教过程中,邪教成员因受到李洪志宣扬的“末世论”、“圆满说”、“业力回报”等歪理邪说的影响,对法轮功深信不疑,失去自我,精神被牢牢控制。由于邪教成员并不会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地接受帮教,总会有意或者无意的给帮教者制造障碍,对帮教产生巨大的“阻力”。及时消解这种“阻力”,对做好帮教工作尤为重要。 “阻力”在心理学上是指“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中,旨在帮助来访者成长,产生某种改变,以消除或减轻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影响,涉及来访者内心深处的活动,因此必然遇到来自来访者有意或无意的抵抗”①。 本文在分析帮教中“阻力”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消解“阻力”的对策措施。

  一、“阻力”的表现形式 1、错误归因 归因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普遍需要,即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判断或解释的过程。错误归因是指邪教成员不可能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准确、理性的解释或判断,臆断主观,结论荒谬。在帮教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邪教成员不断作自我狡辩。他们总是把一系列矛盾、问题的产生原因归结为他人的问题,而不能认识其自身不良言行的严重后果。在邪教成员看来,有问题的是与他们处于对立状态的帮教者,而绝不是他们自己。帮教中,无论帮教者如何规劝、说理,邪教成员都会认为自己的练功行为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他们总是把帮教者视为地球上的“常人”,宇宙中的“垃圾”,按照李洪志的“层次论”来说,处在宇宙的最底层,这个层次的人理解能力太肤浅,不懂高深的法轮大法,甚至在一幕幕自杀自焚事件面前也执迷不悟,其帮教“阻力”之大可见一斑。 2、回避问题 回避是“阻力”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为三种:一是保持沉默。在帮教过程中不管帮教者如何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讲大道理,动真感情,邪教成员都沉默不语,无动于衷,不愿交流或说出内心真实想法。二是答非所问。邪教成员的回答与帮教者的提问对不上号,驴唇不对马嘴,你指东,他说西,故意制造一种混乱,不愿配合,更不可能提供关键性的信息。三是形成对立。在实施帮教过程中,如果帮教双方形成对立态势,势必造成邪教成员根本听不进帮教者的规劝,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用极端的方式对抗帮教。 3、注意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在帮教过程中更多表现为邪教成员通过转移话题将注意力引向帮教者,从而使帮教工作脱离以邪教成员为中心的交流主题,以停止帮教者对邪教成员存在问题的探讨。帮教过程中邪教成员可能会不停的反问帮教者问题:你为什么总是说法轮功不好?你为什么老是叫我放弃修炼?你是不是出于嫉妒我将要“圆满”才阻止我?你刚才一笑是什么意思?等等。有时,邪教成员对帮教者的注意转移会以更明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譬如邪教成员会在帮教中直接向帮教者提出苛刻条件,要求改变帮教方式,甚至要求立即更换帮教者。 4、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是指帮教过程中,由于邪教成员受自身因素或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顺利实施帮教的情感。消极情绪反应的是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活动,总的来说会对帮教产生不利影响。譬如在帮教过程中当帮教者谈及“法轮功”的邪恶本质及李洪志的种种丑恶行为等敏感话题时,邪教成员总会伴随明显的情绪反应,可能会产生紧张、愤怒、恐惧、振奋等心理反应,同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变化。多数邪教成员会情绪激动,极力辩解,个别邪教成员会当即表示拒绝交谈,甚至提出马上离开等不合理要求。

  二、“阻力”的产生原因 1、“阻力”源自转化中的痛苦挣扎 痛苦挣扎是邪教成员必须经历的转化过程。邪教成员在帮教过程中必须要产生某种变化,不管变化的程度怎样,这种变化肯定会让邪教成员付出代价,因为转化过程总是伴随着消除旧的行为习惯和重新构建新的行为习惯的痛楚。首先是结束或者消除旧行为。邪教成员经过李洪志精心设计的洗脑程序,变得丧失自我,冷漠无情,一心只想练功,消除“业力”,争取早日“圆满”,到所谓的天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些练功行为经年累月,可能给邪教成员带来过快乐,起到了促进身心协调和强身健体的“自认”功效,抑制或消除这些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常使邪教成员望而生畏。其次是关于信念和价值观。在帮教过程中,邪教成员要顺利实现转化,必须构建新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邪教成员重新考察、审视自己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而邪教成员在邪教歪理邪说的影响下,信念和价值观早已扭曲,成天都只是在想“消业”、“圆满”、“度人”。由于信念和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它们对邪教成员的行为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因此要改变他们多年形成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很不容易的。邪教成员面对自己过去相信的东西的瓦解是痛苦的,而建立新的信念和价值观也是很艰难的过程。最后是产生恐惧心理。邪教成员受到李洪志“形神俱灭”的恐吓,精神被歪理邪说牢牢控制,使得很多邪教成员因怕失去李洪志的“法身”保护,怕遭报应,怕“形神俱灭”而唯李洪志是从。同时,让邪教成员否认自己曾经为之付出过巨大代价的练功行为,公开承认自己曾奉为至高信仰的法轮功是邪教组织,会使邪教成员内心深处感到十分痛苦而“阻力”重重。 2、“阻力”源自机能性的行为失调 机能性的行为失调是指失调行为最初是偶然发生的,因其使某方面的需要在这里得到了满足,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加,以致固定下来。这里的失调行为是指邪教成员修炼法轮功的行为。“阻力”的产生有两条途径:首先,“阻力”的产生源于失调行为满足了邪教成员某些心理需求。对于邪教成员而言,最初选择修炼“法轮功”的目的是为了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多数邪教成员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修炼一段时间后,由于心理暗示和有规律性活动等原因,邪教成员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修炼做出正面评价,满足了祛病强身的心理需求,强化了其修炼法轮功的行为。邪教成员转化时改变其原来的活动规律,打破业已存在的“生物钟”,会产生暂时的功能紊乱,出现短时间的不适应。同时,也十分惧怕放弃修炼后,自己又回到原来的不良状态。其次,“阻力”的产生源于邪教成员以失调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很多邪教成员修炼法轮功只不过是表面的行为问题,其选择练功不过只是为了掩盖其解脱不了的心理矛盾,譬如邪教成员曾经婚姻不幸、工作上失败、人际关系不好、对社会不满等等,如果帮教者仅从表面的问题入手,未能触及根本的问题,帮教中必然遭到某种程度的抗拒“阻力”。 3、“阻力”源自非自愿的转化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一种动力或心理倾向,它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按某种方式行事。动机和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当愿望或者需要激起人进行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时,需要才成为活动的动机。很多邪教成员因习练法轮功而满足了生理和心理需要,他们一味的沉浸在修炼之中,在追求“圆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因此,从他们自身来说绝不会积极主动要求帮教者对其实施帮教,一旦其内心缺乏这种转化需要,就不会具有内驱力,更谈不上形成转化动机,进而不利于顺利实施帮教。在帮教过程中,邪教成员是被迫来接受帮教的,他们完全是出于非自愿。心理学有一种理论叫“逆反心理”,你越是努力强迫一种思维进入他人的潜意识,这种思想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同时,强迫邪教成员全盘否定过去,面对未知的将来,并改变早已形成的信念、信仰和从事不愿意的活动,其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反感所带来的帮教“阻力”就可想而知。

  三、“阻力”的消解措施 1、解除戒备心理 戒备心理属于人的深层次心理,不轻易在外表显露出来,但它控制着人的思维。要解除戒备心理,首先帮教者应正确对待“阻力”,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千万不能对克服“阻力”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帮教过程中处处都有“阻力”。其次在实施帮教过程中不能率直地指责对方,如“不要怀疑我,不要对我有戒备心,我是很真诚的,我是在真心帮你”,这种说法只会使邪教成员更加退缩。用直接的方式解除戒备心,往往只会产生逆反效果。因此,要解除戒备心就必须通过潜意识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消弥于无形。最后是情感上拉近距离。帮教者可以通过其它相关情况了解和解决邪教成员生产生活、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赢得邪教成员的信任,有效减小其猜疑心理和对立情绪,拉近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为顺利开展帮教做好准备。 2、正确诊断分析 正确的诊断和分析有助于取得邪教成员的内在认同,有助于减少“阻力”的产生,这是消解帮教“阻力”的前提和基础。帮教初期,邪教成员所谈及的问题,可能仅仅是表象或外在的东西,而对其深层次的思想问题,邪教成员一般不会轻易透露,此时帮教者若能细心观察,及早把握,将有助于转化的顺利进行。首先,帮教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帮教工作还未开始之前就广泛收集、了解邪教成员的各类详细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情况明了。其次,重点研究邪教成员练功动机、受打击处理、思想反复等情况,通过重点解剖和透彻分析全面吃透邪教成员思想情况,把握抗拒转化症结和痴迷原因。最后,帮教者自身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练就足够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心。 3、秉持诚恳态度 在帮教过程中,帮教者要坚持以积极诚恳的态度感化邪教成员,赢得邪教成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无论邪教成员表现出何种不合作态度,帮教者切不可自乱阵脚,无所是从,也不可视而不见,抱无所谓的态度,而是应努力做到不受干扰,决不放弃,始终做到以爱心、耐心、恒心换取邪教成员的悔悟之心,始终坚持以热情、大方、乐业的态度面对邪教成员,真心实意地和邪教成员交朋友。帮教者一旦确认帮教中出现“阻力”,就可以将这种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邪教成员。譬如邪教成员回避问题时,帮教者可以以诚恳的态度这样发问:每当我提到你修炼法轮功的心理需求时,总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对此你自己是怎么看这件事的?我列举其他邪教成员为了追求所谓的“圆满”而残杀他人的实例时,你怎么突然紧张、焦虑呢?等等。帮教者给予邪教成员这种反馈信息是为了征求邪教成员对存在问题的看法,确认“阻力”的存在,进而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帮教者千万不能感情用事,讲出诸如你总是回避这个问题,这背后肯定还有什么问题或你真是无可救药等话语,这对消解帮教“阻力”百害而无一利。 4、创设良好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行为矫正理论中针对行为技术的基本要点就明确指出:“行为不过是环境条件的功能,要改变行为,必须改变环境”②。因此,为减少“阻力”,帮教者要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帮教环境。首先应加强硬件建设,即抓好帮教场所的功能配套,譬如拥有阅览室、浴室、休闲室、运动室等生活必须的场所,让邪教成员在接受帮教之余能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调节身心。其次要注重软件建设,即帮教者应注重帮教氛围的营造,用真心和真诚温暖每一个邪教成员,不能因其参与邪教而歧视、贬低、甚至排斥他们,应该积极为其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帮教环境,让邪教成员随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享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体味到社会的关心。

  “阻力”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还是多种多样的,帮教中要视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消解“阻力”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解释讨论和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不管周期多么漫长,总有一天邪教成员会认清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的本来面目,从黑暗的深渊中走出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作者系乐山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系讲师)

  附注:   ①:摘自《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摘自《行为主义心理学》,张厚粲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